湖北黄冈市英山县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故里。5月10日,英山县温泉小学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将刺绣、剪纸、活字印刷术、泥塑制作等新鲜劳动实践课程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们在玩乐中劳动,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摸索出了一条将课后服务与劳动课程有机结合的新路径。
学生学习剪纸(姜海 摄)
学生学习活字印刷(姜海 摄)
提到劳动课,很多人想到的要么是刷盘子、洗碗,要么是拖地、扫地,要么是采茶、植树,但英山县温泉小学的劳动课却与众不同。学校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创新和民间艺术等相融合,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
学生学习刺绣(姜海 摄)
有刺绣课程,称之为“绣之美”,意在让学生享受刺绣的画面美;有剪纸课程,取名为“剪之韵”,意在让学生体验剪纸的韵味;有活字印刷课程,取名为“印之趣”,意在让学生传承毕昇活字制作;有陶艺制作,取名为“泥之乐”,意在让学生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刺绣课上,学生们穿针引线,绣出个性图案;剪纸课上,学生们学会了用“七步法”巧剪传统民间喜庆场景中常见的“双喜字”;陶艺课上,学生们用指尖玩转陶泥,双手揉捏拍打出的陶泥作品可以成为摆饰装点家居生活;活字印刷课,学生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体验捡字、排版、刷墨、印纸等活字印刷流程。学生们在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深刻体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劳动课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让我从中学会了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温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陈奕霖说。
温泉小学负责人谭旭介绍,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创新劳动课程的实施途径,加大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制度,将校园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协同推进,不断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童曙明 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