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些久居辽源的老年人讲,在辽源市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个“龙山校”。这些老年人说1936年以前,在龙首山南山头一所面临辽河的小学校。这所小学仅有十间房子,其中九间分为三个教室,一间为老师办公室,校长也和老师在一起办公。它只有初小一、二、三年级三个班,连四年级都没有。全校有七八十个学生,有校长和老师共四人。它虽然是一所不大,很小的学校,但是它当年的校名就叫“龙山校”。它就是辽源历史上最早的“龙山校”,即辽源历史上第一个龙山校。
1937年4月,设在今天市电机厂东大楼至市政协大楼对过那里的西安师中校归省统管,将这所学校迁至南门内南康八条胡同“师范讲习班”旧址(今市电讯大厦处)去上课了。同年4月,西安县教育局又在师中校旧址(今“市电讯大厦处)去上课了。同年4月,西安县教育局又在师中校旧(今市电机厂东大楼对过)成立一所初、高两级完全小学校,经众人议论起名叫龙山校。同时将原在龙首山山头下边的那所龙山校改名为“辽滨校”,其义即在东辽河之滨的小学校。这所新成立的“龙山校”,就是辽源历史上的第二个“龙山校”,即人们一般所说的解放前的龙山校。这所龙山校到1945年已发展成为一所有四个院落,160多间房子,40多个班级,并附设有一个幼稚园(两个班)的小学校。这所学校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学生2400多人,老师100多人,是解放前辽源最大的小学校。校长是孙品章。孙品章品德高尚,教学严谨,是一位堪称为人师表的教育家。伪满时期,他从事反满抗日活动,被日寇逮捕入狱,直到1945年“八·一五”日寇投降后才出狱,是一位倍受人们敬佩的爱国知名人士。
孙品章主持的“龙山校”是解放前全县最大的一所小学校。这所小学校为辽源培养了大批人才,解放后,西安县民主政府的很多干部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这所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遍布辽源市乃至省内外各行各业,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1947年6月3日,西安县解放后,在百业待兴之时,党和政府首先抓了教育,使全县的各级学校都先后开学复课了。因这所“龙山校”原校舍陈旧,破烂不堪,危房太多,政府就将“龙山校”师生迁至西安县万字会大院(今市第一实验小学处)继续办学,仍然用“龙山校”的校名。这就是辽源市历史上的第三个“龙山校”,即人们一般所说的解放后的“龙山校”。这个学校有近30个班级,1400多名学生,教师100余人。校长先后是张颖(女)、赵恩林、金仲怀、成英哲、傅孟卿(女)等人。
因龙山学校历史悠久,教学质量又高,如今又把这所解放后的“龙山校”改名叫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校了。因笔者在第二个“龙山校”念过两年书,又是第三个“龙山校(今市第一实验小学前身)毕业的学生,故搜集整理龙山校的历史沿革记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