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 11:2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杨彬 杜萌颖 方成 郭斌 通讯员 唐祥 刘瑞安 蔡海龙 黄柏平 编辑 刁卓璐
排查危旧房安全隐患
近期阴雨连绵,为减少危旧房屋、老旧民房的安全隐患,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诸暨市各镇街加大对危旧房的巡查力度,第一时间开展全面检查、进行人员转移。
暨阳街道、五泄镇、东白湖镇等镇街密切关注农村危旧房情况,纷纷组织联村干部以及村两委人员进行巡查,并且建立“每日一巡查、每日一记录”制度,做到不重不漏、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相关单位还通过村民微信群、工作短信等平台,及时发布气象动态,提醒居民群众做好防范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内诸暨市仍将有降雨过程。相关部门提醒广大市民群众,下雨时不要在危旧房屋内停留,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听从相关部门的组织安排,要求撤离的应立即撤离,确保人身安全。居民平时要注意观察房屋质量情况,出现漏雨、渗水情况,要及时进行维修。
交警启动“阴雨模式”保畅行
人们发现仿佛一夜之间路上的交警多了不少,在上下班路上,总能看见这一身荧光绿,他们吹着哨子、打着手势在马路上疏导交通。
今年1月起至今,诸暨市遭遇1970年以来最长阴雨寡照天气,连续的降雨给路面带来严重的交通压力,也给过往车辆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为确保雨天道路通行安全有序,诸暨交警大队于1月25日启动“阴雨模式”,将城区早晚高峰点位由去年的26个增设到60个,所有警员全部上路执勤,每天7:30—8:45、16:30—17:30,由大队领导带队包干、值勤民警+辅警组成高峰岗在马路上疏导交通。
“这些点位都是我们多次深入群众、机关企事业单位,问情况查数据,并通过实地考察确定,属于平时易堵、事故多发路段,再加上天气因素,就更加拥挤了。”市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杨天均说,“阴雨模式”下,交警“哨子响起来、手势动起来”,跟着雨情走、过年不休息,取得了不易的成绩:城区警情数量同比下降19%,拥堵指数由2018年同期的2.3下降至1.6。
城区67条道路紧急“补漏”
近日,借着阴雨停歇的空档,诸暨市建设局市政管理处紧急组织人员、调配物资,对城区67条道路路面的破损坑洞进行填补维修。
“出现凹陷、漏洞的沥青路面,多半集中在红绿灯处和交叉路口。这些地方的沥青,长期经雨水渗透,又频繁被车辆辗轧,小裂缝就慢慢变成了大洞。”诸暨市政管理处副主任金汉云说,下了几个月的雨,工作人员一清点,在艮塔西路、诸湄线、暨阳路、朱公湖路等67条道路上,竟有1860处需维修。为了在3天时间内完工,市政管理处共出动了32辆维修车,使用了200多吨沥青,才将路面全部填补完成,合计填补维修面积达3425平方米。
近期,城东建管委、开发委、商贸城管委会、城乡集团等单位,也对辖区沥青路面做了不同程度的填补维修。不过,金汉云说,这次只是为保障道路通行做暂时性修复,根据沥青的化学属性,必须等到天晴一段时间,沥青路面干透了,再重新返工修补。
农技专家深入田头指导
“首先要使大棚内保持空气流畅,及时掀起农膜使棚内空气与外界对流,同时做好清沟挂水工作,千万不能给菜苗地浇水。”“这个大棚内的土壤从颜色上分析是复合肥使用过多,施肥上要注意搭配。”2月26日上午,在诸暨市陶朱街道三都二村毛竹塔自然村育菜基地,诸暨市农业农村局经济特产站副站长何丹走进一个一个大棚为秧苗“把脉”,指导农户如何降低阴雨天带来的损失。
毛竹塔自然村培育出售瓜菜茄秧苗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村里仍有10多户农户经营着30多亩大棚基地,培育的菜苗多达20余种。往年从正月十五开始就有全市各地的种植大户前来预订秧苗。春分前后,毛竹塔的秧农会开始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去出售秧苗,并远销富阳和萧山市场。
为了将损失降至最低,市农业农村局经济特产站农技专家会同街道农办技术人员,深入田头进行技术会诊,指导他们做好田间管理等预防工作,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对此,菜农们纷纷表示农技专家的指导增强了他们抗灾保苗的信心,对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