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娱资讯网:

起名冯叶什么爷爷是抗战老兵

   时间:2025-07-15 阅读: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冯叶

袁园本叫袁圆,户口登记时闹了乌龙,才错写成了花园的“园”。“袁圆”这个名字是他爷爷取的,一来他出生之时,正是月圆之夜,有团圆美满之意;二来爷爷想要个男娃,圆了他的梦想。

然而,这只能算一个小梦想。爷爷还有一个更宏大、更深远的梦,等待梦圆。

我的爷爷

袁园的爷爷叫袁增礼,1928年出生于湘潭县锦石乡金湖村。但袁园从小就觉得,爷爷和村里的其他老人不一样。

袁园也生在金湖村。父母在生下他后便去城里打工,袁园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在他的印象中,爷爷总是穿着中山装,背挺得笔直,衣服十分干净,不沾任何尘土。袁园也在爷爷的影响下,成了农村学校里最干净的孩子。

除此之外,爷爷从不惯着孩子,总喜欢“上课”,管学习,管礼仪,还管价值观。但严格的教学之下,袁园仍然与爷爷最亲近。对他而言,爷爷是偶像级的存在:村里有人开店,会请爷爷取名题字;乡邻有什么纠纷,会请他主持调解。

直到跟着父母进城念初中,袁园才离开农村,也终于发现,爷爷的确不像农村老头,而像个城里的退休干部。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少年没想过。

真正“认识”爷爷时,袁园已是大学生。从父辈和村里老人的闲聊中,他才明白爷爷喜欢中山装的原因——

袁增礼,15岁时抽丁入伍,替兄从军,加入国民革命军79军,任职军需处,是军长王甲本的文书,曾参与常德会战,驰援衡阳保卫战,抗战结束后回到故乡,再未离开。

他们的爷爷

2015年,对袁增礼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年份。

那一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那一年,湘潭有几十名抗战老兵的身份被发现,并颁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因为历史原因,袁增礼过去从不提及抗战经历,但那一年,他主动开口,让袁园去相关部门查询档案,之后也如愿拿到了一枚纪念章。

那一刻,老人家老泪纵横。他将纪念章反戴在胸前,再未取下。至于为何反戴?因为纪念章的背面,写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这份认可,才是他漫长一生中,最深远、最真切的期盼。

袁增礼家教极严,5个子女均通过自身努力跃出农门,10个孙辈也都有不错的学业或工作,且全部孝顺,良好家风远近闻名。然而,袁增礼仍然需要认可,来自家庭之外的认可——

2015年之后,一些“外人”常常来到金湖村。他们也叫袁增礼“爷爷”,和他手拉着手说话、脸贴着脸合影。他们是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们,专门服务于袁增礼一样的抗战老兵。从那之后,袁园的爷爷,也成了他们的“爷爷”。

每年春节、端午、中秋,以及爷爷的生日,志愿者们都会如期到来。袁赠礼每到此时,期待又多了几分,笑得比以往更爽朗。

此外,志愿者来的时候,老人家也爱哭。免不了谈及的战争话题,是袁老一生最深刻的记忆——

1944年9月7日,王甲本军长在带领小分队转移的过程中,遇到伪装的日寇,壮烈牺牲。

袁增礼在听到军长就义的噩耗之后立即赶赴现场,见到了被敌人刺刀刺穿的军长尸首。那可是他日夜跟随的军长,是被世人称作“硬仗将军”的勇士!

这就是战争。即使过去几十载,每每提及,袁增礼仍泣不成声。

战争留给他的伤痛,不只是心理上的。75岁之后,笔挺高大的袁增礼成了深度佝偻的老人。经医院诊断,系他年轻时受伤所致。

常德会战期间,袁增礼在运送弹药的途中,因汽车翻车,子弹箱压在他身上,造成腰部重伤。

这些故事,袁老不愿与外人提及。但在他心里,志愿者是自己人,他愿意说。

我们的爷爷

虽然与老兵亲如家人,但湖南老兵之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看望慰问过程中不在老兵家吃饭,不给人添负担。但袁园还是凭借“死缠烂打”,把志愿者老何留了下来。他自有“小算盘”。

“老何,加入你们团队,有什么门槛啊?”老何会心一笑,“有爱心、有时间、有精力,这就够了。”

2017年,袁园正式加入湖南老兵之家。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爷爷袁增礼,老人家第一句话就是:“太好了!我的那些老战友,你帮我去看看。”当时的袁增礼已89岁,拄着双拐,行动不便,老兵们的晚年生活,他嘱咐孙子多帮衬。

袁园向来最听爷爷的话。这些年,他开着车走遍了湘潭县、湘潭城区,偶尔也会去支援其他地方的志愿者。这才发现,原来不是所有老兵都和爷爷一样。

有人被日本军队的炮弹炸掉了腿,有人被战争夺去了双眼,还有人至今生活困顿、晚景凄凉。

但最震撼袁园的,还不是这些。

袁园第一次见到老兵王焕南,是去给他送新春红包。当时老人穿着一双鞋底被磨穿的布鞋,靠往饮料瓶中灌热水取暖。见此情景,袁园劝老人家别舍不得,拿红包去弄点好吃的和新鞋子,谁知被“教育”了,“我们都是苦日子过来的。你们年轻人不能忘记过去!忘记,就是背叛!”

王焕南19岁加入国民革命军73军,在娄底一带阻击日军时,被子弹射穿小腿,战后回到当时的湘潭县龙口乡。老人性格执拗,一生朴素,不准志愿者送他新东西,总说“够穿、够用”。但袁园这次决定,不听爷爷的话。

2020年初,他执意将一个多功能取暖炉和朋友们捐赠的钱,硬塞给了王爷爷。可取暖炉只温暖了他不到一个月。老兵王焕南还是没能熬过那个冬天。葬礼之上,是袁园读的悼词。

这样的告别,越来越频繁。在他当志愿者的这几年里,湘潭幸存抗战老兵的数量从50多人降至28人。而最难过的是,与亲生爷爷的告别,也不可避免地到来。

2021年5月初,袁增礼托人告知,志愿者给他发的徽章线坏了,“要园伢子拿去焊好。”袁园联系团队,拿到了一枚全新的。5月8日,袁园和老何等志愿者特地去了一趟金湖村,给爷爷送去。当天,袁园回到县城,清理好了衣物,安顿好了孩子,准备去乡下陪爷爷住几天。哪知5月9日凌晨5时许,他接到了爷爷过世的电话。

这一次回乡,是袁园最难过的归途。他就这样失去了他的爷爷。

但这条路,他和他们,还要继续走下去。还有28位爷爷,会早早地坐在大门前,等待着儿孙们回家。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SEO优化需要的思维技巧以及策略你了解多少

与传统营销相比微信营销有什么误区

世界有色金属编辑部

更多>最新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百科知识 |  风水知识 |  健康养生 |  装修百科 |  法律知识 |  生活维修 |  旅游百科 |  综合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