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收藏家陈建新介绍自己发明的人参香。 毕馨月 摄
“人参、貂皮、鹿茸角”,昔日的“东北三宝”曾远近闻名,但随着时代变迁,该如何为这些贴着“地域特产”标签的商品赋予文化附加值,使之成为撬动产业发展壮大的“杠杆”?
15日,在吉林省新三宝礼品设计研发中心,市政协委员、收藏家陈建新用一道“加法题”给出“答案”——“这是将人参与沉香、檀香精心配比制成的人参香;这个是用松花石雕琢的香桶,这个则是以双阳鹿角打磨的香插……将东北地域特产相叠加,打‘组合拳’,大有文章可做!”历经一年多时间、上百次配方调试,有股执着韧劲的陈建新,终于研发出以人参香产品为核心的“吉林新三宝”系列城市伴手礼,使融合了吉林地域特色的香文化为更多人所熟识、喜爱。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老百姓都知道人参是个宝,但它除了入药、煲汤、炖菜之外,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其实,早在20年前,作为转业军人的陈建新就在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一位朋友疑因长期使用化学香材而患病的经历,更触动他研发健康香材的决心。20年间,他通过溯源宋代的《陈氏香谱》发现,高品质的香材往往是可安全食用的药材;在省档案馆查阅书籍后,他了解到清代有70%的香材要从吉林采购……在与林业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后,有着强烈家乡情怀的他,脑海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长白山人参为主香材,充分利用人参的花、叶、果等进行研磨,还原人参本味。
正是借由陈建新的发明,山参、林下参、高丽参、红参、西洋参、白参等,甚至是灵芝、黄菠萝、丁香,都从药材“摇身一变”成了香材。
“你可以闻一下人参香感受感受。”说着,陈建新递给记者一根线香。“先有一股泥土的味道,再闻一闻香气就出来了!”听着记者对“生闻品香”的描述,陈建新点头说,这正是他所研发的香材配方的独特魅力。今年上半年,他还为人参香申请了发明专利。
在刚刚结束的第11届中国(长春)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首次参展的陈建新主动向市场推介香文化。不出所料,他的产品吸引了养参大户、外地展商、香材爱好者和普通市民的广泛关注。“一位销售人参长达几十年的人看到人参香觉得挺新奇,目前在跟我洽谈合作;同行也很感兴趣,陆续在订货;一位外地展商选购了200克价位在2000元的山参香,感觉很超值;普通人也借展会对固有印象里的‘补品’人参,有了新定位、新认识……”人参香和它的衍生产品就这样火了。
在陈建新于2013年创办的陈记香阁中,记者还遇到不少慕名而来的人。“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选用人参入香的创意,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市民冯女士说。
这样的反馈,激励着陈建新彻底“变玩法,改格局”。他先是在厦门收购工厂,用来保障人参香的质量与生产效率;目前已推出“香三宝”“书法之宝”等“吉林新三宝”系列城市伴手礼。“香三宝”打的是人参香、松花石香桶和鹿角香插三张“牌”,而“书法之宝”礼盒中,文创的概念则落到了人参香、松花石砚、鹿毫笔等契合点上,受到市场认可。
为了打造香文化全产业链,陈建新还在筹建展示、传播香文化的艺术博物馆,并打磨人参香的制香标准、核定标准,以期助力人参等地域之宝释放出自身的真正价值,打造吉林文化新名片,为人参产业发展注入杠杆力量。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