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最初是康熙为其四子建的雍亲王府,直到乾隆朝才改为喇嘛庙。如今的雍和宫除了建筑宏伟文物众多外还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其主要殿宇的匾额均为满蒙汉藏四种文字书写,犄角君在皇史宬见过满蒙汉三种文字的匾额,四种的还真不多见。有图有真相,了解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请关注头条号【犄角旮旯逛北京】,图文原创,欢迎转发。
走进雍和宫牌楼最先看到的是雍和门,雍和门原是王府的大门,后来改为了天王殿,来看看其上的匾额,蓝匾金字,最右侧的是满文,其左是汉字,再左是藏文,最左是蒙古文。
天王殿北的雍和宫殿最初是王府的银安殿,其匾额规制也是如此,其实从字形看满文与蒙古文的区别并不是很大。
雍和宫的匾额上的汉字均为乾隆御笔书写,仔细看每块匾上都有乾隆御笔之宝的印玺。
永佑殿改造前为王府的寝殿,永佑殿再往北是法轮殿,为举行法事的场所,这两座殿的匾额也都是四种文字书写。
最后一座建筑是万福阁,阁内供奉着总高达26米的木雕迈达拉佛像。
在雍和宫大殿前还有一座御碑亭,亭内有一四方形石碑,碑上刻有一篇乾隆御笔所书的《喇嘛说》。
《喇嘛说》也是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分别刻于碑的四面,北面是汉文,南面是满文,东面是蒙文,西面是藏文。北京有很多古迹内的匾额在民国后都删去了满文,雍和宫至今还能保留四种文字实属难得。有图有真相,了解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请关注头条号【犄角旮旯逛北京】,图文原创,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