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娱资讯网:

咖啡馆拼音起名周恩来和花神咖啡馆的不了情

   时间:2025-07-15 阅读:

“花神”咖啡馆位于巴黎第六区圣日尔曼大街172号,建于1887年,因当时门前装有一尊古罗马女神Flore的雕像而得名。(资料图片)

口述历史

口述人: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叶星球

周恩来上世纪20年代在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弗鲁瓦街15号一家小酒店住了两年多,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兼做社会调查。其间,到咖啡馆喝咖啡成了周恩来了解社会、发展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花神”咖啡馆,是巴黎著名三大咖啡馆之一,1865年开始营业,它以接待文化艺术界人士而闻名于世,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毕加索、萨特、布雷东还有政治人物托洛斯基都在那里喝过咖啡。

上世纪20年代,年轻的周恩来也常去居住的小旅馆附近的“花神”咖啡馆喝咖啡,写文章。店内的侍应生帕斯卡尔,性格开朗,对那些热血沸腾的穷书生,充满同情,而且喜欢和他们交往。

中国青年周恩来,也成了他的朋友,他很佩服这位黑头发黄皮肤的年轻人。为寻求真理,离乡背井,来到法国。有一段时间,周恩来手头拮据,帕斯卡尔总是借钱接济他,周恩来始终没有忘记帕斯卡尔的友情和对他的帮助。

周恩来就任总理之后,在日理万机中也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曾多次寄去中国香烟和茶叶给帕斯卡尔,帕斯卡尔每次总是分给同事品尝。一直到今天,“花神”咖啡馆还有许多人知道中国有一位很重感情的总理。帕斯卡尔今已作古,但是“花神”咖啡馆现在还流传着他与中国总理交往的故事。“花神”咖啡馆现在属于巴黎文化遗址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的盾形金属牌上,清晰留着周恩来的名字。

除了“花神”咖啡馆,周恩来还到巴黎火车东站附近的咖啡馆喝咖啡。

邓小平在哈金森橡胶工厂的档案卡。(资料图片)

邓小平在法国:6年勤工求学

口述人: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叶星球

1920年10月22日,16岁的邓小平和黄济生、邓绍圣等23名中国学生,在“法华教育会”的安排下,正式在诺曼底地区巴约中学注册,开始在法国的求学生涯,当时在法国能够接纳不会说法文的外国寄宿学校,只有巴约一家,学校为这批中国学生特地开辟学习法文的课程。

巴约中学,上世纪60年代改建,现名叫阿兰·沙巴梯耶中学。在校园的东侧,有一座三层楼的古老建筑,正是当年巴约校舍的旧址。现在巴约中学留有邓小平唯一的一张史料,那是一张当年学生的费用单据,上面排列着19个中国学生的姓名,左边是外文拼音,右边是繁体汉字。第十八位是“邓希贤”(即邓小平原名),上面开列了1921年3月每个学生交纳的生活费清单。邓小平的零用开支一项总额是18.65法郎。

5个月后,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府中断了这批学生的财政资助,邓小平和他的同学被迫中断学业,离开巴约中学。辍学之后邓小平经同乡介绍到克鲁梭当皮革工人,后来再到施奈德钢铁厂当轧钢工人。

离巴黎不远的蒙达日是当年接纳中国留学生最多城市。根据该城档案记载:“1920年至1927年之间,蒙达日市等几个城市特别对华开放。当时这些城市的学校招收了几百名中国学生,并且都是领取助金的学生,哈金森橡胶厂就招收了两百多名学生打工。”哈金森工厂现在依然存在,共有员工1500人。

1923年,邓小平曾在橡胶工厂木鞋部当工人。当时的档案记录着:邓希贤,进厂编号5370,出生日期1904年7月12日,入厂日期1923年2月2日,离厂日期1923年3月7日,车间:鞋业部。

邓小平经历了长达4年的勤工生涯,直到1926年1月离开法国,前往莫斯科。

1997年5月16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时,向江泽民赠送了邓小平在法国工作的工卡原件,以表达对这位伟人的缅怀。

哪些行为会被搜索引擎视为作弊行为

现代农机

读友官网

更多>最新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百科知识 |  风水知识 |  健康养生 |  装修百科 |  法律知识 |  生活维修 |  旅游百科 |  综合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