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镇地名都是有一段的故事,考究起来也是有古典或者是历史。
地名都是按人名或者是物名来起名,比如广东的中山市,茂名市都是人名,中山市名是纪念孙中山,茂名市名是纪念潘茂名。
茂名的乡镇没有人名来安名,都是承传历史上地名,也是叫沿袭,比如电白,电光闪照,沿袭下来,电白历史上属于沿海地区,每到夏季,雷鸣电闪,傍晚又是霞光闪照。
茂名市管理信宜、高州、化州、茂南、电白,其中具有历史性的都是信宜、高州两县市,主要是历史悠久。
高州过去曾属于粤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江湖地位比较高,有闻名中外的高州中学,冼太庙,成了历史闪光点。
高州比较闻名,闻名的地方有很多的,主要是物产丰富,出产荔枝、龙眼、香蕉仙桃等水果。
高州有四大经济大镇,都是以农林渔木业而闻名,其中是分界镇、长坡镇、大井镇、石鼓镇。
四大镇之中又是以石鼓镇为榜首,石鼓工业发达,农业有自己的优势,重点是外出人流比较多,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
石鼓镇是高州的南大门镇,与化州、茂南区为邻,其中国道207贯穿而过,又是汕湛高速石鼓出口,镇内有粤西地区母亲河鉴江从镇土而过,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石鼓镇以镇圩上有石鼓而出名,过去有石鼓山之称,山上有石鼓、石锣、石屋、石人,石、石鸡等千年古迹,可惜的是解放之后,让人挖去建了房子、修坑渠,成了可惜的是无解。
有关这些石鼓的来历,众说不同,传说古时代,有一年发天大旱,民不聊生,有个黑魔从海而经鉴江河而上,到了石鼓圩傍边,日夜作恶,毁坏粮食,吞噬六畜,乡民生不如死。土地君上报天庭,玉皇大帝知道了派铁拐李下凡到了石鼓镇岭,经过七日七夜搏击才是把恶魔杀死了。
铁拐李回归天庭之后,留下来的石鼓,石锣、石屋、石人,石、石鸡等放在石鼓山上。
现在石鼓山已经是变成了公园山,成了市民晚上休闲玩游或者是跳广场舞的好去处。
石鼓镇七十年代是粤西地区的重要经济大镇,闻名粤西地区,不少湛江、阳江、茂名的青年人都是来到了石鼓上班,主要是镇内有一个广东省石鼓煤矿,高峰期有几千人上班,煤矿不大,但是,还发展了不少的产业,比如建材、五金、日用陶瓷等厂企,安排了不少来自城镇的知识青年,或者是农村表现好的三好青年人。
当年煤矿不大,但是,矿内有医院、有市场、有学校、有幼儿园,有自己的饭堂,每天三餐菜热饭香,对于当年到处都是缺衣少食的社会,也是最大的吸引力。
七十年代石鼓的民间经济也是比较发达,即是集体经济时代,民间也是有人私下织渔网,到了二五八圩日带到圩上偷偷出售。
石鼓镇过去又叫“金墩”,人口众多,镇土包括现在金山街道,祥山乡镇,正因为土地广阔,而成了横跨鉴江两岸的地域。
石鼓镇是茂名地区的经济大镇,主要是以工业,农副产品为主,其中水稻、花生、罗非鱼、生猪、冬种蔬菜比较闻名。
高州石鼓镇外出的人口比较多,又是比较活跃度群体,这些人改革开放之后,都是带着石鼓出产的工业小五金、胶带、渔网、吴川拖鞋外出摆摊叫卖,大家都是叫他们做“走墟佬”。
这些人,是高州活出群体,也是经济发展的带活人。
2000年的时候,广东省内曾经有句话:没有高州佬不成圩。大家可以想象的当年高州石鼓人在广东省内活跃的程度。
石鼓综合实力强劲
石鼓镇位于高州市西南部,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6万人,常住人口9.3万人。
石鼓镇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综合实力较强,不仅是茂名粮油、生猪、罗非鱼生产大镇,还是全国千强镇、国家小城镇重点建设镇、广东省中心镇、省重点工业卫星镇、省渔网渔具专业镇、省水稻专业镇。
2022年还曾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其中深埇村“三变”改革入选2020年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农业农村改革案例。
该镇有九罡、金墩、石鼓、祥山四个工业区,形成渔网渔具、造纸、木业、建材、针织、农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共有企业3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1家,连续3年均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其中渔网业更是石鼓镇的特色产业,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全盛时期全镇有渔网生产企业100多家,从事渔网编织人员达5000多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渔网渔具业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0亿元。
近年来,石鼓镇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聚力打造富有浓郁“渔网”文化气息的宜居宜业宜游渔网特色小镇,提高石鼓渔网企业竞争力,打响“石鼓渔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