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娱资讯网:

起名范懿河南陈氏文化研究会首席会长陈文云

   时间:2025-07-15 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

在各位领导和海内外嘉宾的大力支持下, 2006 年“陈寔思想与青少年道德教育”国际研讨会胜利召开了!请允许我代表河南陈氏文化研究会向与会的各级领导和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大家精神愉快、健康长寿!

陈姓 7000 万人,居中国大姓排名榜的第五位,其中颍川衍派占 5000 多万人。在中国历史上,陈姓名人辈出、世代 簪 缨。颍川始祖陈寔公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研讨会,围绕陈寔的思想与事迹,就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研讨,目的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我们认为陈寔思想的实质是:中庸为本,仁义为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和睦乡里,善诱善导,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典范。

历史上出了一个陈寔,这不仅是天下陈姓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陈寔“四为军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宰闻喜半岁,太邱一年,德务中康,教敦不肃,政以礼成,化行大谧”。德高望重,名倾天下。

北宋理学家朱熹客居许昌时,曾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聚星亭画屏赞》,赞叹道:“ 猗 欤陈子,神岳钟英,文渊范懿,道广心平……”高度评价了陈寔在历史上的地位和高尚的品德。

“德晚光耿见天边,太史当年奏聚贤。

系出中州繻葛邑,名垂千载史书篇。

训家化盗至今仰,享祀崇祠自古传。

最爱三征终不起,贪饕禄位视惭然。”

明朝李义的这首《太邱古祠》诗,较全面地概括了陈寔的事迹:感天动地泣神鬼,善诱善导化愚顽。时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高度发展,物资日益丰富,而作为人伦道德来说,却显露出沦丧危机的苗头,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在这个时候,我们来研讨陈寔思想品德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颍川陈氏始祖陈寔,字仲弓,谥号“ 文范 先生”。公元一 O 四年(汉和帝永元十五年 农历二月初二 )出生于河南省长葛市老城东古桥乡陈故村,当时此地属于颍川郡许县,故史称陈寔为颍川许人。公元一八六年(汉灵帝中平三年农历八月丙年)病逝于河南省长葛市后河镇陉山之阳小洪河源头处家中,享年八十三岁(有书虚指为八十四岁)。后人即其址建祠,后又改为“德星观”,遗址犹存。公元一八八年(汉中平五年)春,豫州刺史褒功建庙,作谥封墓,图像百城,于是陈寔成为豫州官民学习的光辉典范。这对维护当时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

陈寔是著名的孝子,德高望重,名倾天下,受到历代朝野的敬重。汉代著名文学家、中郎将蔡邕亲撰墓碑和庙碑。《二十五史•后汉书》为其立传,时人把陈寔和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并尊为“颍川四长”,载入史册。在《高士传》和《中州名人三十家集》中,均属大名鼎鼎的人物。陈寔带领二子陈纪、陈谌,孙子陈群和号称八龙的荀淑父子偶尔在许昌小西湖上的一次宴游,竟然天象有兆,惊动朝廷。太史奏称:“德星聚,五百里内有贤人。”遂在小西湖上敕建“德星亭”,以志永久的纪念。文人墨客,仰慕陈寔的高风亮节,以凭吊德星亭题诗赋辞为平生乐事。唐朝诗人胡曾游小西湖时感慨留诗德星亭;北宋著名学者朱熹客居许昌时写下《聚星亭画屏赞》。元、明、清文人墨客题诗赋辞之多,更是不胜枚举。新中国成立后,曾将陈寔的事迹编入中学课本,一九九一年高等学校招生编入试题。中央电台也曾对国内外播发。由此可见,陈寔的光辉思想高尚品德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出世惊天象,德星聚奎;入世震八方,万众悲恸”。在近两千年的传颂过程中,陈寔的形象被神化的地方也不少,这更有力地说明他的思想品德对后世影响之大。

据传说:汉和帝永元 十五年二月初二 ,劳累了一天的源公读了一会儿书,便伏案鼾然入梦。梦中望见德星聚奎,红光照宅。惊醒后,内宅报喜,喜得贵子。苟氏老夫人喜出望外,于是召集全家人讲述陈姓的由来及其沧桑变化。她从舜耕历山讲起,一直讲到胡公封陈、完公奔齐、秦灭齐、齐王建第三个孩子、颍川定居、恢复陈姓。然后感慨万端地说:给新出世的孙子起名叫“寔”,意思是希望由他而后,结束过去的恩恩怨怨,“放置陈事,寔在做事,启迪后世,德化环宇。” 荀氏 夫人是颍川名人之后,知书达礼,贤慧闻名一方。她对孙子陈寔爱如掌上明珠。从陈寔懂事起,她给陈寔讲的第一课书、第一个字就是“寔”。旨在奠定他人生的初衷。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而讲解陈姓鼻祖舜帝治理天时倡导的五种伦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家庭融洽、社会祥和。教育他做人:正直而能温和,宽容而能谨慎,刚强而不暴虐,平易而不怠慢。这些都深深地烙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成为他毕生追求的目标。

陈寔的事迹,散见于官史、民史、笔记文选、贞石碑刻,而更多的是流传于民间,有口皆碑,永不泯灭。他小时曾在郡东门外从师读书,和李膺、杜密、韩韶、荀淑、贾彪、钟皓、张让等同窗。虽在戏耍之中,却被众人推为领袖。青年时在县吏手下听差,不管杂役苦差,凡事任劳任怨,因而升为刺佐(城内辖区小官)。他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勤奋克俭,受到县令邓绍的赏识,使受业太学,准备提拔为吏。陈寔一生,各地为官,清正廉洁,事迹很多。其中最受历史推崇的,有如下一些:

陈寔避隐阳城山中时,县里发生一起杀人案子,同县杨吏怀疑陈寔,于是将其逮捕入狱,经考掠无实,只好放出。不久,陈寔被任命为郡督邮,负责督查纠举所辖县区违法之事。杨吏得知此事,惶恐不安。陈寔不仅不追纠杨吏的责任,反而暗中托许县令,礼召杨吏,使其解除顾虑。陈寔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高尚品质,使“远近闻者,咸叹服之”。

陈寔任军功曹(掌管考察记录功劳的官)时,中常侍侯览,利用权势,介绍一个亲信,要太守高伦任用为吏。太守便任用其为文学椽,陈寔知道此人无德无才,不能胜任。便写个报告,请求见太守高伦,说:“明知此人不可用,而侯常侍交办的事也不能硬顶,既然你很为难,那么就以我个人反对为名,把人给退掉,然后把我降到处署使用,不管别人对此有什么看法,而我则是刚正无私,为朝中大事着想的。”于是高伦便照他的意见办了。这事过去后,很多人指责陈寔,而他从不加以解释。后来,高伦升任尚书,郡中诸官为他送行时,他无限感慨地对大家说:“ 陈 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已者也。”他这种实在做事,不计个人得失,忠君报国的态度,更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

闻喜县灾侵牒告,匪祸连年,成为皇上的一块心病。司空黄琼奉命选拔治国贤才,去治理闻喜这个地方。陈寔被任命为闻喜长。他到任上,采用宽严相济,百姓以安的方法,不到半年光景,便治理住了这个地方,解除了皇上的一块心病。正在这个时候,陈父去世,皇上准许奔丧去官。孝满,调任太邱长。

陈寔赴太邱上任时,一不骑马,二不坐轿,与书童为伴,徒步而行。一路上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摸清了该县的三件怪事:百姓好告状,县太爷好抓人,讼棍发大财。他一到任上,便用妙计惩办了田恶霸。接着平反冤狱,释放犯人。史书记载:陈寔任太邱长时,修德清静,百姓安居乐业,邻县群众纷纷归附,陈寔一一劝解发遣回去。老百姓有打官司的,县吏照例坚持拘捕入狱。陈实说:“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闻而叹息说:“ 陈 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于是太邱县出现了“空牢无囚,境内无讼”的太平景象。

从陈寔治理闻喜和太邱的情况看,他为官清正,视群众如父母,待部下若手足,充分体现了他正直而能温和、宽容而能谨慎,刚强而不暴虐,平易而不怠慢的性格,和“启迪后世,德化环宇”的初衷。试想:如果全国都能做到无偷盗、无狱讼,社会岂不就祥和太平了吗?

陈寔辞官回到家乡后,隐居陉山之阳,小洪河源头处。一天,一个小偷溜进了陈实,躲在屋梁上,待人脚定后,再行盗窃。陈寔发觉后,并不声张,而是把儿孙们叫到跟前,给他们讲:“人当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迫于饥寒,随之为非,如 梁上 君子是矣。”盗惊骇,投地请罪。陈寔扶起说:“我看你的相貌,不似坏人,因生活困窘,不及依而为之”。随赠绢二匹,送他回家。此事传扬出去,全县境内很少有偷盗之事发生。这便是《 梁上 君子》故事的来历。毛泽东读陈寔传时批注:要像陈寔教育小偷那样,肯定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

接着,陈寔安顿了家事后,便走村串户,了解家乡遭受风雨灾害的情形,然后写成奏折,呈报给皇上。皇上得报,拨下一些赈灾粮,每户只能分到一斛。陈寔为了帮助乡民度过灾荒,恢复生产,决心拿出自己历年为官的积蓄,但又不想让人知道。于是便和县令商量,事前将铜钱运进官仓,趁放粮时,每斛内掺进一捧铜钱。“滴水粒米救命恩”, 乡民得救,纷纷烧香拜谢上苍。这便是《麦里掺金》故事的来历。

为了教育子孙后代,陈寔献出老宅院兴办“义苑”(类似今天的学校),亲自编绘《贤孝图》,刊石立碑。他在序言中写道:“人生在世,谁无父母,孰非人子?为人子者,当尽其孝矣。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古之贤者,无一不孝,所有孝子,皆忠臣也。谨绘《贤孝图》刊石,法古今之完人,倡忠孝之伟业,以期厚望于来者。舜日再现,宇宙澄清。五德化天下,社会永太平!”

令人遗憾的是“文苑”并未完全建成,便身遭党锢之祸。这次灾难的起因,是陈寔和自己的好友林虑长钟皓、当 塗 长荀淑、赢县长韩韶清明节在牛脾山上聚会,闲谈中议论到“宦官专权”之事,被小人告密,说陈寔“诽谤朝政”。逮捕党人的密旨下到州里时,官方送信给陈寔,让提前躲避一下。陈寔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于是主动到官府请求坐牢。陈寔主动请囚的消息不羽而飞,迅速传遍州州县县,一时间成为牢狱内外议论的中心话题。据传说,狱内众囚犯请求为自己加刑,放陈寔出去,狱外为陈寔送饭食的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异口同声说自己是陈寔的家人。狱官无奈,只好请陈寔出来辨认。陈寔站在牢门石阶上说:“这些都是我的亲人”。在不收下送来的食物,众人不走的情况下,只得全部收下,然后又分给众囚犯。在陈寔恩德的感昭下,众囚犯回心转意,改邪归正,有的出狱后很有作为,成为人们尊敬的人。

党锢之祸解除后,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等重臣,先后派人去请陈寔入朝,联名上表朝廷,保举他位居“三公”(相当于宰相),陈寔一一婉言谢绝。

陈寔的事迹及后世的传说很多,影响很大,诸如《修桥补路》、《独吊张父》、《窃竹贫民无病涉》、《举子拜碑》、《朱元璋梦拜圣师》等,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不衰。陈寔学习刻苦勤奋,做事任劳任怨,为官清正廉洁,视群众如父母,待部下若手足。退隐故里后,更是修德清静,和睦乡邻,深受父老钟爱。邻里有争讼,经他一判正,双方都无怨言。所以百姓“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寔所短”。陈寔去世,震惊海内,上至朝廷重臣,下至黎民百姓,自动来颍川为他送葬者三万多人,殡车千乘,披麻戴孝者五百多人,以至“群公百僚,莫不咨嗟。岩薮知名,失声挥涕”。豫州刺史为其褒功,建庙、作谥封墓,图像百城,号召社会向他学习。文人墨客,仰慕高风,赋诗凭吊,寄情抒怀。这些都说明陈寔思想对后世影响的深远。

陈寔思想品德,是中华伦理文化的瑰宝,民族传统道德的光辉典范。在今天,我们党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要从娃娃抓起,用科学的发展观,研究、继承、发扬陈寔的优秀思想,配合荣辱观的教育。用陈寔的思想和他善诱善导的方法,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将会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网站seo优化多久可以见效呢

如何提高企业网站优化权重为什么要提高网站权重

网站跳出率降低网站跳出率的设置方法你知道吗

更多>最新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百科知识 |  风水知识 |  健康养生 |  装修百科 |  法律知识 |  生活维修 |  旅游百科 |  综合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