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记者 熊曙光)昨天,名城苏州报道的“格力空调:拧紧一根电线收费150元”引发网友关泛热议,跟贴评论5000余条。很多人反映,除了收取上门费,家电维修还有小病大治、傍名牌、见人下菜、无证上岗等现象,大家希望统一规范管理,维护消费者权益。
根据苏州市消保委前两年受理的家电类消费投诉显示,七成以上集中在售后服务。问题主要有:消费者购买了商品,商家不按承诺时间上门安装;商品在保质期内出现故障维修难,以及双方对维修部位、价格的认同、理解不一致,是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
此外,家电维修行业还存在许多套路,许多市民对此叫苦不迭。
套路一:小病大治
市民王先生回忆,去年他家的洗衣机出现了漏水问题,打电话叫师傅上门,维修订单上注明更换滚筒,但工人暗地里却只维修了排水管,成本不到40元钱,收费却高达400多。一明一暗的维修,费用自然不低。维修师傅的目的也很明确,为了多挣钱。
套路二:见人下菜
曾经从事家电售后维修人员称,经济条件好的收费高一些,经济条件一般的收费就低一些,目的就是为了多赚钱,而不引起客户向生产厂家投诉。
套路三:李鬼多过李逵
通过网络搜索找寻一家家电维修店铺的确很容易,但从投诉率高得出奇来看,并不是好选择。据行业协会统计,苏州有维修实力的“正规军”,1/3都不到,大量的游击队游离在市场上,监管部门也难以下手。
如何防止陷入“套路”维修,保障服务质量、确保价格公道?苏州一家售后工作人员介绍,在队伍管理上,他们要求维修工必须考取相关证书,在维修前后要拍照取证;在价格标准上,制定明确的服务价格标准,并统计不同厂家零件、配件的售价,维修工要现场核算、出示价格,保证有理有据;在后续服务上,维修完成后3个月内,如果因同样问题再次损坏,将免费维修,避免一锤子买卖、重复收费。
苏州市消保委相关工作人员说,上述厂家做法值得借鉴。除了要寻找有资质的正规维修企业外,消费者也要懂得自我保护:比如在维修人员上门后,要请其出示表明身份的证据,并跟踪整个维修过程,对其提供的公司电话,当场就做验证,同时,维修过程中更换的零部件要全部留下,维修人员不能带走,维修前明码标价,收费项目及费用事先了解清楚。
小贴士:消费者如何远离家电维修各种陷阱
1、不要轻信网络搜索出来的维修商,通过说明书或品牌官网查找正确售后联系方式。
2、不要光顾路边摊点或只有电话没有店铺的维修店,养成成熟的消费观念,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维修店。
3、尽量不让维修人员单独收费,最好是通过平台和维修机构统一收费。
4、家电维修人员在上门服务时,消费者可以要求出示相关资质证明,并在事后索取维修项目相关收据和凭证,为投诉、维权保存证据。
5、消费者在维修之前咨询好具体上门或检查的费用,与维修人员达成一致,如果对方确实存在其他违规现象,需有举报维权的意识。
6、对有疑问的维修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记录。维修人员到消费者家里进行家电维修,零部件到底换没换?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维修过程中是不是做了手脚?对于这些问题,消费者是看不出来的,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出来。现在手机录音录像非常方便快捷,可以作为事后追查最有力的证据。
(责编:熊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