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老街承载着佛坪的历史,见证着佛坪的过往今来,它留下一代代佛坪人的念想和回忆,在这里曾经发生着鲜为人知的一幕幕往事,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几经变迁,岁月更迭,除过老街上档头靠路里面的护坡壁水泥板上镌刻的一段廖廖数语关于佛坪县制建立的简介之外,还有老街中段现存为数不多的几间常年锁门的土坯瓦房,透露着老街的苍桑和年代感。
佛坪老街不长,全长约六七百米,宽约三四米,位于县城东北角,南口紧挨县政府,直通丁字街,北口连接108国道,毗临椒溪河,老街两边是本地居民自家修建的四五层的楼房,老街靠山面水,地狭人密,空间有限,所以这里的房屋一家挨着一家,住户一户连着一户,房连房,墙连墙,纵横向发展不开,所以房屋建筑因地制宜,只能向空中延伸修高,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经过不断的发展变迁,修建规划,老街两边矗立的楼房成为今日佛坪老街建筑的主体和骨架。
佛坪老街虽小,却是麻雀虽小,五脏六腑俱全,这里店铺林立,宾馆餐馆聚集,吃住一应俱全,佛坪代表特色美食在这里齐聚,老街巷的美食是佛坪吃食最集中、最齐全的地方,这里有经典的佛坪三香、粉皮腊肉、神仙豆腐等山里菜,有地域特色的佛坪热面皮、菜豆腐、炕炕馍等本地小吃,有符合川陕口味的麻辣香锅、美味烧烤等传统菜,如果你要招侍外来的亲朋好友,或者你是来佛游玩的外地客人,来这里一定不会错,好吃不贵,价格实惠,菜品齐全,在这里一定会满足你的胃口,挑战你的味蕾,让你吃的舒心,咥得满意。
餐饮店做生意靠的是口碑和回头客,佛坪毕竟地方小,不像西安的回民街人流量大,所以店与店之间要相互竞争和攀比,食客也是不断转看和挑选,第一眼看看哪家店干净卫生整洁,第二眼瞅视里面人气是否旺,第三才会进店消费,吃上一回,感觉还不错,下次再来或推荐给亲朋好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人气旺了,生意好了。所以,佛坪作为小地方,老街的饮食也做的厚道,不欺生,不宰客,不瞒天要价,不以次充好,绝对是货真价实、真材实料,所以在佛坪的旅游旺季,一波波的外地人来佛坪游玩,佛坪老街是必打卡地,逛完了,耍毕了,玩累了、走饿了,来老街转转、看看,挑一家美食店,点上几个菜,好好的吃喝一吨,吃饱喝足,满意的离开。
随着秋天的到来,佛坪旅游旺季也接近尾声,路上的外来游客明显少些了,但是佛坪老街仍然是外地游客的聚集地,他们大多肩上背着双肩包,戴着遮阳帽,穿着软底鞋,或老两口,或老伙计,或年轻人,或一家人,三三两两,拖家携口,一看装束打扮,明显和本地人不同,来这里主要是吃饭。
除了餐馆,老街最多的店铺算是旅店了,这里的旅店应该是佛坪开的最早、时间最长的,在十几年前佛坪旅馆少的时候,它们就存在,如时,随着佛坪高铁开通,佛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酒店越开越多,乡村民宿在夏季生意也很火爆,随着形势的改变和行情发展,老街的旅馆也与时俱进,进行装修重整,在硬件上进行升级改造,在服务上提质增效,以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来吸引招徕客源、留往顾客。
来佛坪老街,除了吃饭、住宿,还有就是感受老街的外观。几年前,佛坪为打造特色旅游,对老街进行升级改造,地下铺设了下水管道,路面贴上仿古地砖,两边店铺、住户的门窗安上了暗红色的仿古木阁,房顶屋角装上飞檐翘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质朴气息浓郁,走进佛坪老街,第一感受仿佛进入古代,尤其是各大店铺门上插挂的黄色小旌旗,迎风飘展,犹如来到古时的客栈和酒馆。
佛坪老街的夜景也是一大看点,富有现代气息,俱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老街上霓虹闪烁,灯光璀璨,光彩夺目的光亮把老街映照的如同白昼,不大的街道行人穿梭,人们有的在这里悠闲的散心逛着,有的在店里吃完饭站在外面街边吹着凉凉的秋风透透气,也有居住在这里闲来无事的大叔大婶,在街边屋檐路灯下,摆上桌凳,聊天打牌,悠然自得,怡然自乐。
早在前几年,佛坪老街居勘测说是滑坡地带,政府曾在这里立了警戒提示牌,几年过去,这里好好的,国家又在后面山坡上修建了一条从街上档头斜扯到半山腰的宽阔结实的排水渠,下暴雨时将洪水拦截到水渠排到椒溪河里,防止雨水泥沙冲刷到老街,有效地保护了老街的房屋建筑,确保了老街居民安全。
佛坪老街是佛坪代表和象征,这里凝聚和体现着佛坪的变化和发展,体现着佛坪的民风民俗,诉说着这里的沧桑岁月。
张长青,佛坪中学政治老师。
热爱生活,爱好写作。
来源:椒溪物语
作者:张长青







